【號外!!】本中心賴信志主任、林美綺助理研究員「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stream flow patterns during PM2.5 pollution events over a complex island topography」研究,登上SCI國際期刊Atmospheric Environment!!
最後更新:2020/03/20
【號外!!】本中心賴信志主任、林美綺助理研究員「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stream flow patterns during PM2.5 pollution events over a complex island topography」研究,登上SCI國際期刊Atmospheric Environment!!
【號外!!】本中心賴信志主任、林美綺助理研究員針對臺灣空品、地形與流場之研究「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stream flow patterns during PM2.5 pollution events over a complex island topography」,登上SCI國際期刊Atmospheric Environment!!
氣象與地理條件是形成空氣污染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地形複雜的海島型國家,氣象是決定空氣品質能否達標的關鍵。本研究利用環境觀測資料及WRF的模擬,分析2013-1017年334個空氣污染事件的大氣流場特性,探討台灣PM2.5濃度空間分布、地形及環境風場之關聯性。變數包含環境風場來向、Fr、地面與邊界層氣流通過台灣地形的入侵角、風速差異,以及是否有形成背風渦流等等特徵,來分析環境氣流通過台灣山脈的結果與空氣污染物累積區域的關聯性。
合成分析發現,台灣空氣污染事件可依據環境氣流來向及地理特性分為10類。各類發生空氣污染事件時的福祿數都小於0.25,呈現大氣穩定度高,氣流容易繞流的氣流特徵。每一類型均對應了不同的環境風場風向與入侵角,當環境氣流入侵角偏北的時候,是台灣發生空氣污染事件頻率最高的狀況,並伴隨了地面與邊界層風速較大的差異。藉由WRF模擬的流場來分析氣流特徵,也發現7種分類的合成流場在台灣的背風面會形成背風渦流。本研究的結果提供了新的方法與變因,鏈結了台灣空氣污染事件發生時,氣象因素、地形和污染物累積區域之間的關係。
想了解更完整的研究內容,請見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52231020301576#undfig1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