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長榮大學 互動設計學系(113併數位媒體設計學系)
互動設計學系(113併數位媒體設計學系)
  • :::
  • 長榮大學
  • 網站導覽
  • English
  • 訊息中心
  • 學系介紹
  • 學系成員
  • 課程資訊
  • 服務資源
  • 成果展示
  • 活動專區
  • 設備及空間
  • 新生專區
【活動轉知】歡迎踴躍報名參加~元智大學VR/AR教學研究團隊辦理的VR/AR教育應用創作競賽
::: 最後更新:2022/09/26

【活動轉知】歡迎踴躍報名參加~元智大學VR/AR教學研究團隊辦理的VR/AR教育應用創作競賽

【活動轉知】歡迎踴躍報名參加~元智大學VR/AR教學研究團隊辦理的VR/AR教育應用創作競賽教育部111年高教深耕計畫落實教學創新提升品質

VR/AR為近幾年來廣受注目的新興科技,廣泛應用於娛樂、行銷及數位學習等各領域,為鼓勵學生創作完整VR/AR作品,讓學習不侷限於課堂上,特舉辦此競賽以鼓勵學生創作VR/AR相關作品,培養學生熟悉VR/AR技術並提出更多VR/AR應用。

報名日期:111年9月19日至111年11月4日

決賽(以展示實際作品方式進行)及頒獎:111年12月9日

參加對象

一、凡大專院校學生,對VR/AR創作有興趣者,均得組隊報名參加本競賽活動。

二、每團隊成員人數為1~6名,並可邀請老師1名擔任團隊指導老師。

三、團隊報名後會進行初步篩選,通過初選的團隊須配合參加111年12月9日之決賽簡報及展示。

四、競賽組別本競賽為鼓勵團隊製作與教學相關的VR/AR作品,將競賽組別分為以下兩組,

分別給獎:一、VR/AR教學應用:凡與大學校內課程相關或與教學應用相關的VR/AR作品均屬此列。二、其他:其他VR/AR作品如遊戲等均屬此列。

伍、報名方式一、備齊報名文件後,於報名期限內將文件寄至407boo@gmail.com,逾期恕不受理。

陸、報名文件一、團隊名稱及成員二、競賽組別三、作品概念說明:內容須包含作品發想及說明、作品特色及預期結果等,形式可以ppt簡報檔或word檔或其他方式如影片等進行呈現四、作品繳交時請將上述資訊轉成pdf檔繳交,如為影片檔則請將影片上傳YouTube之後將影片網址附於報名文件中。

柒、徵選方式一、初選:評審委員就初選資料內容進行審查,審查內容包含:創新性、數位內容完整度、介面與功能完整性及技術難易度等。彙整評審委員意見後,挑選數組進入第二階段決賽。二、決賽:參與決賽的團隊,需於決賽前一週製作展示影片並將影片上傳youtube,之後將網址及法律責任切結書寄給承辦人員407boo@gmail.com,當天在決賽現場進行作品展示及簡報。評審委員將開會選出「特優」、「優等」、「佳作獎」與「入圍獎」。

捌、獎勵辦法一、每一競賽組別設置特優獎一名、優等獎一名、佳作獎及入圍獎各若干名(各類獎項得從缺)。二、得獎之團隊,由本校頒給獎狀,另頒給獎金;特優獎金新臺幣20,000元、優等獎金新臺幣10,000元、佳作獎金新臺幣5,000元,另有入圍獎金等以玆鼓勵。

玖、參賽注意事項

一、參賽作品嚴禁抄襲仿冒。參賽作品需為參賽者/參賽團隊之創作,如有涉及智慧財產權侵害之情事者,需自負一切法律責任,並取消其參賽資格,如有得獎,將追回獎項、獎牌、獎金。二、本競賽屬非營利且具有教育性質,符合著作權法第六十五條「著作之合理使用,不構成著作財產權之侵害」。但為尊重著作權,請參賽者使用非原創素材時,須註明使用之素材來源,包括圖片(註明圖像光碟出版者、圖庫版權商、攝影者、出版商等)、音樂(註明音樂詞、曲作者、編曲者、演唱人、歌名及唱片發行公司)等相關資料。三、各參賽作品之著作人格權,歸屬參賽隊伍各別擁有,但主辦單位共同擁有為推廣活動及為教育目的重製、下載及公開展示等著作財產權權利。四、參賽者及參賽作品應依比賽規則參與頒獎典禮、相關評選活動與展示,未參與則視同放棄獲獎資格。五、所有入圍及獲獎獎項由評審委員視參賽作品水準議定,必要時得以「增設」或「從缺」調整名額,亦可由評審團決議更動獎項名稱。壹拾、主辦單位元智大學教務處VR/AR教學研究團隊

 

  • ::: Copyright © 長榮大學 互動設計學系
  • 71101 台南市歸仁區長大路1號 (第三教學大樓五樓 資訊暨設計學院聯合辦公室)
  • T30511
  • 電話 (06)2785123 #6251 傳真 (06)2785279
  • iidmail@mail.cjcu.edu.tw
  •  
  • 資安政策 ‧ 隱私權 ‧ 瀏覽人次 406767
  • http://cjcu.tw/d/iid
  • 後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