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投稿掠奪性期刊或研討會宣導
一、 緣起:
掠奪性學術期刊與研討會問題日益受重視並引發各界熱烈討論,為端正學術風氣與避免傷害本校聲譽,謹提醒各單位與師長們,慎防所投稿之期刊或學術研討會,避免誤投掠奪性期刊或研討會,影響教師學術權益並造成資源之浪費。
二、什麼是predatory publishing(掠奪性出版)呢?
說明掠奪性出版之前必須先了解開放取用(open access);開放取用原始目的是希望所有人,只要有電腦與網路,都可以免費且自由地取得知識。以期刊為例,相較於由讀者付費來取得刊物內容的一般期刊,開放取用的其中一種方式是由作者支付刊登費用,讀者可以免費在網路上取得文章,此方式無疑可以讓知識更廣為傳播。可惜的是,掠奪性出版商利用這個特點,以電子郵件吸引作者投稿,在接受手稿時向作者索取刊登文章的費用,宣稱他們提供同儕審查、編輯、校稿等服務,但實際上卻沒有。他們用欺騙和不透明的方式讓作者誤會他們是正當的出版社。然而,他們對學術毫無興趣,只想以此牟利,作者的研究心血卻因此被刊登在劣質的期刊上。
三、掠奪性期刊的慣用手法
四、投稿掠奪性期刊可能產生的問題
1.作者們一旦投稿至掠奪性期刊後想拿回自己的文章,常常需要付一筆頗為昂貴的費用,此費用作者常無法負擔,如此一篇辛苦研究之文章就這樣被卡住,失去投稿至優良期刊的機會。
2.投稿掠奪性出版對學術成就毫無幫助,甚至可能會有負面影響,並且浪費機會。
3.手稿可能可以被拿回,但是出版社沒有將該篇文章下架,並且後繼的研究在這篇缺乏同儕審查、可能存在錯誤的研究上堆疊,對於往後的研究可能有不良影響,造成學術資源的浪費。
(資料來源:生活中研第1678期_2018/11/08)
五、掠奪性會議 (predatory conferences)
掠奪性會議是另一種以學術形式來營利的手法,對象通常是年輕學者,並以阿諛奉承的電子郵件邀請學者擔任會議引言人或主講人,然而這些公司只想賺錢,絲毫不在意學術交流,他們可能把全然不同領域的人聚在一個會議。因此,與會人士可能花了大筆的錢遠道而來,卻沒有得到任何寶貴的經驗。
六、學術投稿前務必自我檢核
師長們若收到期刊邀稿等信件及準備投稿前,請務必【THINK→CHECK→SUBMIT】,以慎防學術詐騙。教育部委託交通大學建置『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網站,提供辦識掠奪性期刊的教育課程,以及檢查掠奪性期刊的自我查核表,協助教師自行檢核避免受騙。
期望學者辛苦的研究成果,都能選擇合適的期刊發表,且有專業的編輯委員進行編審及出版,以提高被引用的機會,同時豐富個人簡歷提升學術名譽,能在學術研究領域更上一層樓。
※本校圖書館有查證「掠奪性期刊」的管道與分辨「掠奪性期刊」流程圖等相關資訊,請連結長榮大學圖書館。
相關連結
「掠奪性期刊與出版」相關課程與文宣 (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
掠奪性期刊破解線索 (成功大學數位影音雲->期刊投稿懶人工具包->索引->9.II掠奪性期刊破解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