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長榮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 :::
  • 長榮大學
  • 網站導覽
  • English
  • 訊息中心
  • 關於我們
  • 成員介紹
  • 活動照片
  • 計畫專區
  • 服務資源
AI 跨域創新應用研發合作新契機-運動健康與運動表現的營養補給論壇回顧
最後更新:2023/06/08

AI 跨域創新應用研發合作新契機-運動健康與運動表現的營養補給論壇回顧

:::

因應生成式AI時代的浪潮,如何樂觀擁抱AI,具備人工智慧應用與跨域合作能力更顯重要。長榮大學資訊暨設計學院人工智慧研究中心(AI中心)跨校內外單位共同推動「AI跨域創新應用研發合作新契機」論壇,於2023年6月7日邀請學界專家分享及探討「運動健康與運動表現的營養補給」研究成果與經驗,對於運動員或一般追求健康的人來說,營養策略在比賽中或日常生活中都會對運動表現產生影響。如何透過資訊化管理或系統化的輔助,達到更佳的運動表現,是大家所關注的議題。希冀透過本論壇之交流,鏈結校內外相關領域專家激盪出不一樣的創新智慧應用,進而增進交流與互動。

 

屏東大學林瑞興教授針對其多年來深耕在米糠上的研究成果與大家交流,並且帶來其產學合作的成果岳康寶力糠(精緻米糠)與大家共同享用。多來來持續耕耘米糠的研究更是通過臨床試驗以及人體實驗均有獲得科學化實證結果,甚至自己與父母親均長期使用,家人在生化檢驗數值上確實也都有所改善。並提醒大家,飲食選擇在於自已(You are what you eat)搭配運動就是良藥 (Exercise is Medicine),維持健康的飲食結構、足夠的運動與規律的作息將可邁向健康的生活型態。

 

中興大學巫錦霖教授分享運動表現的營養補給,巫教授用了三個研究成果與我們分享營養補給對運動表現上的差異,最後提供運動營養補給的幾項建議給大家。建議大家根據目的的不同在策略上有會有所不同,例如:訓練或是競賽,並且必須注意其劑量、使用時間或其他因素,但最終運動營養補充應該建立在均衡飲食。

 

高雄醫學大學莊宜達教授主持本次論壇,與現場師生進行健康飲食與運動型態的習慣養成經驗分享以及運動前中後期的飲食搭配是否合宜,甚至在會後三位教授都持續與師生進行健康體位的養成、運動表現和營養補給議題持續互動。

再次感謝各位與會嘉賓與醫藥科學產業學系、保健營養學系、數位媒體設計學系、資訊工程學系、資訊管理學系及運動競技學系的師長與同學們的參與。

 

特別感謝共同主辦單位:

長榮大學資訊暨設計學院

長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長榮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長榮大學XR互動體感推動中心

長榮大學運動競技學系

高雄醫學大學體育教學中心

數位健康產學策略聯盟

 

AI 跨域創新應用研發合作新契機-運動健康與運動表現的營養補給論壇回顧

開場大合照:長榮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陳炫助教授、長榮大學精釀發酵研究中心陳妙齡主任、長榮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楊珮菁主任、長榮大學運動競技學系劉于詮教授、高雄醫學大學體育教學中心莊宜達教授、國立屏東大學體育學系林瑞興教授、國立中興大學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巫錦霖教授、岳康生物科技陳安仁董事長(順序由左而右)

 

 

AI 跨域創新應用研發合作新契機-運動健康與運動表現的營養補給論壇回顧

長榮大學AI中心楊珮菁主任、岳康生物科技陳安仁董事長、國立屏東大學體育學系林瑞興教授、國立中興大學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巫錦霖教授、高雄醫學大學體育教學中心莊宜達教授、長榮大學李孟娟秘書長、長榮大學資訊暨設計學院吳宏翔院長、長榮大學XR互動體感推動中心王献章主任、長榮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陳炫助教授(順序由左而右)


AI 跨域創新應用研發合作新契機-運動健康與運動表現的營養補給論壇回顧論壇交流時間:巫錦霖特聘教授(國立中興大學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莊宜達教授(高雄醫學大學體育教學中心)與林瑞興教授(國立屏東大學體育學系)(順序由左而右)

 

 

 

健康與福祉 優質教育
  • ::: Copyright © 長榮大學 資訊暨設計學院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 71101 台南市歸仁區長大路1號
  • 第三教學大樓 6F T30620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 電話 (06)2785123 #6018
  • rcai.assistant@gmail.com
  •  
  • 資安政策 ‧ 隱私權 ‧ 瀏覽人次 35675
  • http://cjcu.tw/d/rcai
  • 後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