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努斯社會責任講座--一個漸凍青年的社會創新實踐之路
[管理學院、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 聯合報導]
胡庭碩先生首先詢問學生遇到問題時,會用何種心態面對它,大部分第一個反應是以樂觀去迎戰困境,但講者告訴學生光靠樂觀是不夠的,而是要去找方法解決它。成功吸引同學注意力後,講者放映了他獲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的影片,影片中介紹講者投入位於瑞芳的猴硐生態教育園區背後的理念與故事。台灣許多在地文化正在慢慢消失,以前只是想要保存那些文化精神,所以參加很多社會運動,但後來發現最根本的問題是這些文化精神消失在我們的眼界中,它在當代的生活方式中被取代了。因此他決定接手經營由荒校改建的猴硐生態教育園區,並規劃、推廣各種綠色生活相關活動,試著為傳統文化中「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寫下適合當代的新頁。即使行動不便,仍堅持親自去市場採買的胡庭碩希望盡自己的力量來支持菜農,也盼望透過到園區的遊客幫忙,能一步一步將園區打造成理想的環境。
胡庭碩認為雖無法去一一改變每一個人,但若是每個來到生態園區的人都能夠更多愛護這塊土地,生活就能夠更樸實更滿足。除藉由影片讓同學了解他在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上的投入外,影片中的他也談到得獎感言提到:『人之所以人為人,是為了什麼?帶來互相扶持互相體諒。這世間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可是,就是因為世間不公平人們才會為彼此努力做那麼多事情,衝撞那麼多環境,讓後天的公平得以實現,我覺得這才是…如果這個獎應該要表徵某個東西,要表彰的應該是這件事情,縱使身而不公平身而不平等,我們還是會努力讓一些東西被實現。』也帶給學生更多的省思。
講者也談到他從大學時代開始投入的各式活動,如由台大遛衣節開始,再拓展到政大、世新等多校遛衣節活動,藉由「每件衣服是有許多故事,衣服不止是衣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且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讓學生學習如何將行銷手法結合有意義的活動,達到活動目的。在提到推展台大原生商品的過程中,也傳遞如何利用創意,從自身的需求上,將需求變成創意產業。
學生回饋中提到從獎者身上學習到要“擁有一顆堅持、不願放棄的心,即使前途多舛,也不要灰心喪志,以原本的姿態活出自己的故事。”多數學生都從講者對生活與社會的熱情中,得到更多正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