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長榮大學 互動設計學系(113併數位媒體設計學系)
互動設計學系(113併數位媒體設計學系)
  • :::
  • 長榮大學
  • 網站導覽
  • English
  • 訊息中心
  • 學系介紹
  • 學系成員
  • 課程資訊
  • 服務資源
  • 成果展示
  • 活動專區
  • 設備及空間
  • 新生專區
FAQ
::: 2018/5/17 下午 02:58:00

FAQ

常見問題

Q:互動設計學系發 展方向與重點?

A:本學系旨在培育互動設計方面的專業人才。因此,本學系的方展方向有:「互動」、「創意」以及「設計」。

本學系之發展重點如下:

  1. 強化學生利用資訊科技,配合smart device或是手持裝置,發展互動相關應用。
  2. 整合資訊互動科技與藝術美學領域,以迎合數位藝術生活的新發展動向。
  3. 配合為台南科學園區、路竹科學園區以及高雄軟體園區,對資訊網路媒體製作、感測器及行動裝置App之人才需求。培育永康創意設計園區與台南科技工業區所需數位內容之系統分析人才,促進產、官、學合作。
  4. 因應手持裝置、可穿戴式裝置發展後,應用工具的設計人才的需求。
  5. 充份利用互動媒體與電腦界面科技,推廣數位互動藝術生活之活動,彰顯「以人為本」之數位科技理念。
  6. 發展以本校資訊管理學系、科技工程管理學系與資訊工程學系之程式撰寫能力,結合本校數位內容創作學位學系,以及媒體設計科技學系之設計美學優勢,發展數位媒體。進一步,結合本校美術學系,發展數位藝術,強化藝術視覺效果與影響。
  7. 與本校資訊管理學系、資訊工程學系、科工學系與媒體設計科技學系,共享設備與空間。
  8. 著重實作能力:在課程上以實務操作為導向,利用相關的設備(如手機、平板、六軸動感平台、Kinect、或Arduino),輔以實例講解以及手動操作,讓學生在做中學習到相關的知識,並且培養創新思考的習慣。
  9. 善用開放資源:培育能夠將Open Source及免費雲端服務整合成客製化系統的能力。Google Android或Google Glass SDK來開發相關的互動裝置應用程式。使用Arduino等互動裝置,設計出與使用者互動,或與環境互動的設備(如自動吸地機器人,或者自動翻書手臂)。整合互動設備以及雲端服務(如Google Drive,Dropbox…等)或者是社群網站(如Facebook),儲存使用者的資料,或是提供更深度的使用者體驗。
  10. 加強產學合作:規畫產業實習課程。

Q:互動設計學系之課程原則與特色為何?

     A:為了讓教學目標能有效達成,本學系之課程規劃原則以及課程特色如下:

課程設計原則:

  1. 強調資訊科技與設計美學之融合。
  2. 重視創新及創意思考。
  3. 互動方面著重在底下三個面向:
    • 與行動裝置之互動
    • 與smart device之互動
    • 與虛擬資訊世界之互動
  4. 落實學生設計及開發的實務能力。
  5. 輔導學生發展創意,組織創意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特色:

在課程設計上,以誘導的方式培養學生在這方面的興趣,偏向以實務操作為主,透過大量的實作練習,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索更高階知識的興趣。

Q:互動設計學系之課程安排?

A:本系之課程安排以培育互動設計方面的專業人才為主,並強調美學與創意思考之培養。本系畢業總學分為128學分(必修77學分及選修51學分)。課程方面要求學生必須修滿兩年外語課程,以充實學生取得外語資料的能力,同時亦須通過英語能力檢定測驗(如:全民英檢分級檢定中級考試初試)或加修英語綜合成就課程。在共同必修科目、通識課程及基礎學科之外,本系的專業課程包含計算機概論、互動設計導論、色彩學、電腦插畫製作、視覺化程式設計、設計美學、創意設計、電腦繪圖、互動介面設計、互動程式設計I、資料庫應用、設計心理學、數位藝術創作、專題設計I II、電腦3D場景、遊戲製作等。詳細課程內容可至本系網頁查詢:http://www.cjcu.edu.tw/iid。

Q:互動設計學系學生畢業後之就業領域?

A:本學系的規劃,是以設計美學為基礎,加上與資訊設備互動的實務課程,並配合畢業專題實作,培養學生就業的競爭力。本學系畢業生可投入的就業領域有:

  • 數位遊戲領域
  • 智慧家電領域
  • App程式設計領域
  • 網頁設計師,或網站管理人員

 

Q:選擇長榮互動設計學系,則現有的優勢及機會為何?

A:教學資源及師資跨系整合:

  1. 本學系整合本校「資訊管理學系、資訊工程學系、科技工程管理學系、數位內容學系」各系所之特性,充分利用既有教學資源以及師資。不僅可創造「互動設計」特色,且能培育發展實務製作人才。
  2. 專業倫理必修課程培養學生倫理素養:
    本學系強調專業倫理之重要性,規劃資訊倫理課程為必修課程,有助培養學生資訊倫理基本素養。
  3. 培訓人才符合互動科技與科技美學之需求:
    隨著資訊技術的演進,物聯網(IOT)以及可穿戴式設備等技術的普及,資訊設備(如感測器、手持裝置…等)在未來數十年間,將普及到無所不在的地步;而如何串聯這些資訊設備,提供創新的服務,並且與人類互動,將是未來的趨勢;也因此國家建設及業界對於「互動程式設計」、「互動介面網站設計」、以及「App應用程式設計」的科技美學人才需求將持續提升。
  4. 緊鄰科學園區有利增進產學合作及就業機會:
    緊鄰台南科學園區、路竹科學園區、永康創意設計園區與台南科技工業區,所需人才符合本學系之規劃與人才培訓的方向,可促進產學合作及提升學生就業機會。
  5. 交通網絡發達有利與企業及社會緊密結合:
    本校緊臨高鐵、中山高、南二高、86快速道路,此外,台鐵沙崙支線之長榮大學站設於校園內,直接連結台南火車站、台南科學園區及高鐵台南站,交通網絡發達,南北距離縮短,有助與社會脈動之緊密結合。

Q:互動設計學系與數位內容學系的差別處在哪?

A:數位學系的課程設計方向著重於數位「內容」的創作,例如電子書,或數位特效。而本學系的課程設計,則偏向於與實體設備(如手機、平板、或smart device)的互動並強化美學設計與創意的課程。兩者課程互為互補。本學系的學生可以在大三、大四時,修習數位學系的課程,以補足數位內容設計方面的不足。

  • ::: Copyright © 長榮大學 互動設計學系
  • 71101 台南市歸仁區長大路1號 (第三教學大樓五樓 資訊暨設計學院聯合辦公室)
  • T30511
  • 電話 (06)2785123 #6251 傳真 (06)2785279
  • iidmail@mail.cjcu.edu.tw
  •  
  • 資安政策 ‧ 隱私權 ‧ 瀏覽人次 412645
  • http://cjcu.tw/d/iid
  • 後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