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色農業 長榮大學國際生與社區居民參訪秀明農法農場
〔綠色大武崙辦公室報導〕
長榮大學結合「食農社會學」、「永續地景與協力營造」課程及USR(大學實踐社會責任),帶領永續發展國際學士學位學程學生及大武崙社區居民共30人,於19日參訪「農家院子」,瞭解秀明自然農法在台灣的實踐過程與成果,認識綠色農業的發展。
「食農社會學」課程助理教授莊惠惇說明,參訪目的在於讓學生瞭解當代全球有機耕作,不僅是表面上操作網式農業、不噴農藥、不施肥而已,必須反省過去一百多年來自化學肥料和農藥發明之後,人類對於土地、空氣、水源的破壞,背後有看不到的代價,所以食農教育必須進入更核心的主題—也就是農作生產必須從土壤和種子最基本的元素徹底檢討。
「永續地景與協力營造」課程兼任助理教授劉碧株則表示,除了認識秀明自然農法,亦見證農家院子以協力造屋模式,體現傳統建築的自然本質與美感,賦予老舊建物新生命,以及連結當代綠色建築的思維。農家院子從鄰近農田旁的一座廢棄豬舍開始,協力改造成為農莊工作與農耕體驗課程的空間。從豬舍敲鑿下來的紅磚,被細心地剔除水泥等待再利用,屋頂的竹子、塑膠浪板、主樑與橫樑的木頭等大量回收建材的使用,閩式傳統建築工法在不同牆面的運用,回收的窗框對應的設計與工法,屋內空間配置與通風規劃,到屋頂隔熱的考量等等,展現零廢棄物的精神。參與的師生與大潭社區居民學習到建材再利用、愛物惜物的觀念與做法,以及老舊屋舍轉化成為節能綠建築的可能性。
來自烏干達二年級的學生Morris表示,午後一場陣雨,讓大家無法到芒果園實地了解自然農法栽種情形,但他學習到不同農法的區別、肥料如何影響芒果或水果的特性,以及傳统建築風格的房屋如何重複使用材料。
一同參訪的大潭社區居民也是農民的林美宜指出,在農家院子品嚐自然農法生產的蔬菜非常甜美,芒果散發自然的水果香氣,彷彿回到小時候。他也要將在農家院子學習到集中廢水種植筊白筍的方法,運用在他的農地上。
環境教育學院院長及USR計畫主持人洪慶宜表示,綠能科技與人文系列講座曾於3月份邀請農家院子主人陳佩雲演講「秀明農法教我的事」,開啟師生與社區居民共學之旅。希望透過一系列參訪與體驗活動促進師生與社區居民互動,也讓「土地的甜美」透過農作物傳達給人們,期盼綠色農業的發展,讓農耕模式回到人和土地之間最美妙和神聖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