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全人教育與社會責任 專訪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UBCHEA)董事長Dr.Judith Berling以及副主席Dr.Angela Wai Ching Wong
〔公關組報導〕
(編按:為更瞭解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的運作方式,本篇文章為10月15日至18日於長榮大學舉辦的「基督教大學的精神與特色研討會」中,訪問該董事會董事長Dr.Judith Berling以及副主席Dr.Angela Wai Ching之訪問稿整理而成。特別感謝副校長黃伯和修正文稿及國際處李敏瑜組長協助採訪)
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UBCHEA,以下將簡稱UB),成立於1922年,是以基督教信仰為中心的組織,但其目的不在傳教,而是要亞洲高等教育機構合作,支持教會大學的發展,提供經費鼓勵學術交流。
強調全人教育
UB強調「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在這理念之下,該組織期望透過高等教育來完成基督教的使命。特別以高等教育作為實踐的場域,主因是在高等教育內能對於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以及服務意識多所討論,而對於社會發展的重任上,高等教育需肩負的任務也比其他教育階段更多。
對UB而言,全人教育強調在智力,精神和道德三方面進行人格塑造,因此在相關課程規劃上,將以此為一個框架,企圖在社會關注和道德探究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和學習。因此,全人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工具,而是一種方法,也是一個機構的環境的塑造,透過這樣獨特的氛圍,從行政領導到指導學生,都能有遵循方向。
在課堂上,全人教育培養批判性思維,並挑戰學生得出自己的結論。它指導課程探索道德,服務和知識。它取代了一個機構盲目追求聲望和排名,致力於培養健全的公民。它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之外,滿足周圍社區的需求。
全人教育也包含了文科教育的知識廣度和價值觀,同時適應了文化,社會和製度所特有的挑戰,機遇和傳統。不同的學院和大學可能會不同程度地強調學生發展的各個方面,但都承認他們有責任支持學生作為多方面,多維度的生命,而不僅僅是未來的勞動力成員。
為了達到全人教育理念的推廣,UB不斷地與亞洲各地的學校與相關機構進行對話,以便讓人們理解全人教育的理念,在這過程中,雙方也進行相互的理解與調整。
全人教育的努力
目前UB除了在亞洲的高等教育進行溝通外,也與許多大學或學院建立合作網絡關係,例如,香港浸會大學(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菲律賓的西利曼大學(Silliman University)、首爾女子大學(Seoul Women’s University)、印度多伊夫人學院(Lady Doak College)等,都以全人教育的理念進行課程規劃。在這些相關課程中,許多部份都與社區有所結合,透過課程的安排,期許培養公民身份,知識,學習,技能,創造力,溝通和團隊合作。
全人教育在施作的過程中,可能缺乏明確的學科的明確界限,但通過智力、社會、道德三位一體,將為目前大學課程設計中,注入新的面向,也豐富了目前大學教育使命,另一方面也創造對基督教價值觀的重新理解。這些是基督教教育方法的一部分,它似乎是一個保護傘,在這個保護傘下,我們可以進行廣泛的對話,從而解決問題的核心。
透過全人教育的推廣,對學校領導者而言,也可幫助他們思考其使命為何,及他們如何能做得更好,藉此能建立團隊效率,並管理問題,也可算是一種選擇適合任務和機構發展進行戰略制定的方式。
高等教育的挑戰
目前高等教育因大眾化與職業化的導向,而使得原有的大學精神有所改變,在這情況下,UB有以下的任務:其一是試圖幫助獲得較少資源的機構,其二是與已擁有某些職位的人進行討論。正因為較少資源的機構,正需幫助才能有生存下去的可能,而對於已有職位者,透過其協調,才能獲得更多支持。這是UB在積極努力的兩個方式。
不久前UB與相關機構合作,為的是能為較弱的機構提供計劃與支援,透過這些較強大的組織,UB得以有機會能協助到較為弱勢的組織。因此,有更多的機構可以發展,並創造出更多的機構,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社會中擁有領導世界,擁有更強大的聲音,它們能擁有願景,並分享與互相幫助。
面對台灣高等教育的環境,私立大學的學生多數出身是來自貧困家庭,且多數較以職業為導向,對此,UB認為,這不只是台灣問題,在美國也有類似的問題。在孟加拉有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機構,稱為亞洲女性大學(Asian University for women),在那裡,女性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以此為例,這間大學並不試圖教給學生什麼工作技能,它反而認為,能夠給年輕人什麼及社會需要什麼,他們試圖這四年中培養學生成為相信自己的人。
UB指出,目前有為初級教師提供獎學金,不論是想從中獲得較高學位,或是短期非學位機會,藉此幫助在職教師了解新領域,應用新技術,並與他們的學術同行建立聯繫。關於補助教師進修上,UB認為是重要的,因為有好的支持系統,有好的教師,才能有好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