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方共時:長榮大學美術學系跨國交流,讓藝術成為文化橋樑
[美術系報導]
長榮大學美術學系於2025年9月7日至15日推動「台灣-馬來西亞」國際交流計畫,由洪韵婷主任帶領10名學生前往馬來西亞古晉與吉隆坡,展開為期九天的藝術文化之旅。透過博物館參訪、街區走讀、藝術工坊及與當地藝術家、策展人交流,師生們不僅深化專業學習,更拓展跨文化視野,展現長榮大學跨域藝術教育的多元成果。
在砂拉越古晉,團隊走訪婆羅洲文化博物館(Borneo Cultures Museum),感受當地多元族群文化。第三天則特別拜訪知名壁畫藝術家Leonard Siaw(蕭藝),深入理解壁畫如何作為社區對話與保存城市記憶的重要方式,體現藝術作為公共資產的價值。
交流亮點為五位美術系學生面對120位高中生的短講分享創作,以及兩場在古晉中華第四中學的學術工作坊。其一「手抄紙工作坊:材料的起源」,學生以廢紙、蛋盒、報紙及在地自然素材製作紙張,開啟他們思考媒材的可能性,材料能承載什麼?作品與環境能如何對話?另一場「色票工作坊:找回光譜」則透過隨機抽選與層疊塗色,引導學生探索色彩的情感表達與創作能量。當所有的色票作品匯聚,彷彿透過繪畫的方式共同譜出一道專屬於四中同學們的色彩光譜。
隨後,團隊於古晉四中知識講堂舉辦小型展覽《彼方共時》(展期:9/12-9/27),展出長榮大學學生個人創作與兩場工坊成果。展覽呼應「彼方」與「此地」的文化對話,透過藝術生成「共時」的交流與共鳴。
行程後段,師生移地至吉隆坡,拜訪當代藝術空間 Lostgens’ Artspace,聆聽創辦人之一楊兩興(Yeoh Lian Heng)的專題講座,並對談探討藝術如何回應社會記憶與多元文化等議題。團隊亦參訪 A+ Works of Art、Ilham Gallery 等機構,觀察馬來西亞當代藝術的多元發展與在地能量。
洪韵婷主任表示,此次交流不僅讓學生在跨國情境中實踐藝術創作,更透過與社群、藝術家互動,培養跨域思維與國際視野,為未來專業發展奠定基礎。學生們也反思自身創作與社會的連結,體會藝術作為公共性與文化承載的重要角色。
長榮大學美術學系期望透過此類國際交流計畫,持續拓展學生的學習舞台,讓年輕藝術家以更開闊的眼光面對世界,並將所學帶回台灣,深化藝術教育與社會實踐的結合。
五位美術系學生面對120位高中生分享創作短講
「手抄紙工作坊:材料的起源」講師示範
拜訪砂勞越知名壁畫藝術家Leonard Siaw(蕭藝)
參訪Ilham Gallery,由策展助理 Azzad 帶領導覽
聆聽Lostgens創辦人之一楊兩興的專題講座並對談
洪韵婷主任與藝術家分享美術系曾經執行的壁畫案例
於古晉四中知識講堂舉辦小型展覽《彼方共時》
於古晉四中知識講堂舉辦小型展覽《彼方共時》
「色票工作坊:找回光譜」成果
與古晉四中官校長(右四)、莫主任(右一)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