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長榮大學 應用哲學系
應用哲學系
  • :::
  • 長榮大學
  • 網站導覽
  • English
  • 訊息中心
  • 招生訊息
  • 學系介紹
  • 學系成員
  • 活動專區
  • 支持應哲活動
  • 課程資訊
  • 畢業流向專區
  • 服務資源
長榮大學「相約檨仔腳」計畫六龜區見學 實踐社會責任跨域共構
最後更新:2020/05/09

長榮大學「相約檨仔腳」計畫六龜區見學 實踐社會責任跨域共構

:::

長榮大學焦點新聞 Date:2020/05/08

〔社會力中心報導〕   

   長榮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相約檨仔腳-走向整全的社區經濟與照顧之路」2-3日安排到高雄市六龜區以沉浸式體驗方式感受當地豐富的人、物、地、產、景。過程中,除了對青年返鄉創業的現況了解外,更訪問了寶來人文協會及當地百年餅鋪。本次活動也安排了十八羅漢山導覽解說,本解說團隊是由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所率領,她也分享了過去15年來,如何以生態經濟到近幾年大學社會責任陪伴社區轉型成功案例。今年開始長榮大學藉由寶來人文協會一同加入深耕六龜區團隊,此項合作也等同是跨校的USR計畫,一同為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努力。

   計畫主持人黃肇新指出,今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相約檨仔腳」主要以兒少培力與深耕人物故事為主軸,透過暑期兒少營隊及青農品牌設計將計畫具體實現。黃肇新進一步指出,深化在地人文的構想要歸功於前期計畫「沿荖濃溪走莫拉克的下一哩路」,由社區在地團隊與長榮大學師生共創的初步成果。深耕在地需要的是青年培力與人文故事,本次見學之旅希望計畫伙伴們透過五感親身濡沐於當地的人情、土地及歷史之中,一方面盤點核心資源,另一方面則以不同專業眼光看到在地人文創新之可能。

   寶來人文協會執行長李婉玲表示,感謝長榮大學的計畫團隊參與這趟見學之旅,能親到合作場域、關心社區伙伴的生活與需要並且彼此交流,才是大學社會責任真實內涵,對社區伙伴而言,提供場域讓大學生認識社區能量也是提供學生一種課堂外的學習。

   本次活動由計畫主持人社會力發展中心主任黃肇新與計畫成員數位內容設計系執行長王献章、數位內容設計系助理教授陳建邦、大傳系副教授陳彥龍、應哲系執行長洪菁勵、應用哲學系講師潘美純、計畫助理應哲系學生梁煜雯等一行人前往六龜區,並由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執行長李婉玲、專員呂月如、高雄市六龜關懷協會理事長呂清喜、社工師張瓊玉等人全程解說莫拉克風災後社區經濟及居民照顧的成長歷程。

長榮大學「相約檨仔腳」計畫六龜區見學 實踐社會責任跨域共構生態與經濟共生:十八羅漢山導覽解說

林務局與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建立十八羅漢山導覽解說團隊,使得被劃為保護區的公領域再度重回居民生活的一部分,示範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場域,如何形成在地經濟並且也藉著解說、導覽及環境監測,把人與土地的情感重新找回來,並重視環境的經濟價值形成在地認同。保護區分為園內與園外兩部分,導覽員目前皆為六龜在地人,除了一般的生態解說外,更時而穿插六龜的人情、物產與軼聞。

長榮大學「相約檨仔腳」計畫六龜區見學 實踐社會責任跨域共構

青年返鄉創業:發現山茶X興旺烘焙

「發現˙山茶」由一對青年夫婦經營,從發現山茶的產茶基地到開始採茶、焙茶、品茶、茶席預訂等全都一手包辦,其中特別是小夫婦堅持認真對待生命的態度採自然農法耕作,在茶席中,山茶舒展的茶湯有清甜蜜香與回甘之喉韻,茶席主人解釋,有如此豐富層次是因為山茶以多樣林相樹種和茶樹共生,無毒管理則使茶園內的自然生態更加豐富,茶樹在無人們刻意增產情況下,所自然生長的茶菁較為少量,有如大地之母恩澤般的珍貴感受。

長榮大學「相約檨仔腳」計畫六龜區見學 實踐社會責任跨域共構

「興旺烘焙」同為返鄉青年,與同樣堅持最天然的方式種植農作物的農友合作,做出具在地特色的糕餅甜點與麵包,邀請人透過食物認識六龜家鄉。

長榮大學「相約檨仔腳」計畫六龜區見學 實踐社會責任跨域共構在地創生推手:寶來人文協會X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

寶來人文協會執行長李婉玲自莫拉克風災後,在地耕耘十多年,以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為聚點發展日作染、寶來陶、社區導覽、農事體驗、窯炊料理及窯烤麵包,將生態與人文整合促進在地經濟及文化推廣。透過餐桌上的杯盤、食物、在地工作人員等,完整的認識六龜區的豐饒人文及地產。

長榮大學「相約檨仔腳」計畫六龜區見學 實踐社會責任跨域共構

長榮大學「相約檨仔腳」計畫六龜區見學 實踐社會責任跨域共構跨校共構社會責任:屏東科技大學X長榮大學

陳美惠率領的團隊帶出十八羅山的導覽解說團隊,將六龜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場域一手建立。

長榮大學「相約檨仔腳」計畫六龜區見學 實踐社會責任跨域共構手藝傳承:百年餅鋪清甘堂

蔡師傅為著長榮大學一行人的到來,一早便開始著手作中式、日式點心。這手藝傳承自曾於日本學藝的祖父,蔡師傅詳盡介紹每一道點心的特色有何不同,有外觀上的用心也有內餡的變化,看著一行人津津有味的吃著不同口味的餅,蔡師傅的眼裡有滿足的驕傲。

  • 深耕在地
  • 社會責任
  • ::: Copyright © 長榮大學 應用哲學系
  • 71101台南市歸仁區長大路1號 (第一教學大樓3樓)
  • 電話 (06)2785123 #4351
  • dap@mail.cjcu.edu.tw
  •  
  • 資安政策 ‧ 隱私權 ‧ 瀏覽人次 635700
  • http://cjcu.tw/d/dap
  • 後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