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德島食育大會紀實(下):多元食育面向與未來展望
延續日本德島食育大會紀實(上)長榮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學生在日本德島縣「第二十屆全國食育推進大會」的學習成果,本篇將進一步分享學生們在永續農業、食品安全、特殊營養需求、腸道健康、災難應變等面向的深刻體會與啟發。
以下為更多學生的學習亮點:
🌟永續農業與生態平衡的思維培養 在比對「慣行農法」與「自然農法」土壤的差異中,學生們認識到自然農法在通氣性、排水性與養分保留上的優勢,同時也思考其在人力與產量上的挑戰。此外,他們也了解農業上的創新策略,例如「農村水保署台中分署」以生物防治取代農藥使用—在農田裏打造人工棲架,邀請黑翅鳶成為生態小幫手,來控制稻田鼠害,實現環境友善的農業管理方式,深化對生態永續的認知。
🌟食品安全與衛生意識的養成 在「德島縣危機管理部」安全衛生課的展區,學生實地體驗手部細菌檢測,視覺化認識「看不見的威脅」,學習正確洗手流程、生熟食分開、廚房衛生等防止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則。透過日本農林規格協會(JAS)的介紹,學生進一步了解食品標章制度,從品質控管、有機農產品到特定加工食品生產流程,全方位掌握食品安全標準。他們也比較了台日兩地在食品添加物使用上的文化差異,進一步反思「重口味飲食」對健康的潛在影響,強化提升營養知識普及的重要性。
🌟特殊營養需求與高齡照護的理解 學生們觀摩了針對高齡者設計的多種飲食模型,包含低蛋白、低鈉及透析用餐等,深入了解不同飲食設計背後的考量與用途。這讓他們體會到高齡營養照護的精緻與專業,也對營養師角色有了更具體的想像。此外,在「德島縣保健福祉部長壽福祉課」的展位,學生們也親身體驗了長者衰弱檢測;他們發現日本的肌握力檢測標準相較台灣更為嚴謹,即使是年輕學生,在檢測中也普遍顯示肌力不足。此檢測除了考量營養、口腔及運動狀態外,更細膩地評估長者的社交次數,讓學生們深刻感受到日本在全面掌握及預防健康老化方面的周全與用心。
🌟腸道健康與機能性食品的探索 學生們於「發酵料理士協會」展位接觸味噌與醬菜等發酵食品,並親手製作味噌球,體驗發酵食品的製程與樂趣,進一步認識其對腸道健康的益處。他們也對冬蟲夏草的保健功能進行探索,了解其促進神經細胞生長、減緩腦部發炎的功效,並透過腦齡測驗加深對機能性食品的興趣與應用認識。
🌟災難應變食品的創新設計 學生們品嚐多種救災食品,包括口味多元、方便食用的即食粥,以及由(公財)學校給食研究改善協會與東洋食品工業短期大學共同開發、使用蓮藕取代肉類的創新咖哩。這些設計兼顧營養與實用性,讓學生體會到食育在災害情境下的重要社會功能。
🌟跨文化溝通與體驗學習 儘管存在語言障礙,學生們仍積極以展板翻譯、肢體語言與動手操作等多元方式進行互動,例如在伊藤園的茶品體驗活動中,透過實作加深理解與交流,這段過程不僅增進他們的溝通能力,也讓他們體會「語言之外」的文化理解與學習方式。
此次食育大會不僅豐富了長榮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學生的專業知識,也拓展了他們的國際視野與跨文化溝通能力。這些寶貴的經驗,猶如一顆顆食育的種子,已悄然播撒在學生心中,激發更多對營養實務與社會責任的思考與想像。未來,這些種子將持續「醱酵」,轉化為創新行動與實際應用,成為推動台灣食育發展的重要力量。學生的積極參與,也展現了新世代營養人才所需的實踐力與創新力。系上將持續致力於培育兼具專業素養與國際視野的健康推動者,為全民健康與食育推廣貢獻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