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就不覺得辛苦」 東南亞學程阮氏蘭勵志向學表現耀眼
[公關組報導]
來自越南宣光省的阮氏蘭同學,目前是長榮大學東南亞文化與產業學士學位學程大三生。外國籍的她藉著自學努力不懈考上高中、並經由特殊選才以第一名的成績來到長榮大學,更榮獲嘉邑行善團「善因種子助學行動」獎助學金、鴻海教育基金會獎學金、蝦皮優秀人才獎學金…等,學業表現相當優異,但以越南籍新二代來說要有這樣的亮眼成績其實相當不容易,更遑論是在半工半讀的情況下。
身為新二代的阮氏蘭,從小在越南長大,並由祖父母扶養,而為何不是由至親的爸媽陪伴成長呢?因為3歲時阮氏蘭的媽媽為了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來台工作,在越南的爸爸也因工作關係長期不在家,因此她和父母聚少離多,直到國中畢業爸爸因病過世,才來台和媽媽一起生活。
開啟台灣新生活
初來到台灣,阮氏蘭就對台灣的飲食文化適應良好,「我特別喜歡台灣炸雞,曾經一個禮拜每天都吃」,她笑說當時在短短一個月內就胖了四公斤。而語言不通則是極需克服的問題,剛來到台灣的阮氏蘭只會講你好,媽媽雖會說中文,但因不識字也沒辦法教她;想請家教補習又因聽不懂成效不佳,最後阮氏蘭為了考上高中,努力自學中文,從最基礎的注音符號開始學起,經過一番努力才終於申請上北門農工。
中文對阮氏蘭來說終究不是母語,起初因為語言基礎薄弱,阮氏蘭高一時完全不懂老師在講什麼,就算聽得懂,但因為部分科目所學和在越南讀書時不同,老師常以「這個以前有教過」簡略帶過,讓她更難以理解授課內容,導致作答時只能用猜的,最後落得最後一名的成績。
正向態度突破學習中文瓶頸
這對在越南時,成績始終保持在第一名的她來說,打擊很大,阮氏蘭笑說有一段時間都相當沮喪,後來是透過時間的積累,長期沉浸在中文環境,才慢慢聽懂老師在說什麼。她也提到「多和同學說話」也是快速學習語言的方式,有別於其他同學擔心中文講得不好被嘲笑,不敢和台灣同學互動,阮氏蘭抱持著「沒關係,笑我也沒關係,我繼續講」的正向心態,幫助中文的學習,成績也有所提升。
▲阮氏蘭成績優異,半工半讀屢獲獎助學金補助
「只要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就不會覺得辛苦」-半工半讀勵志向學
除了努力跟上課業進度,從小就相當獨立的阮氏蘭,因為不喜歡跟家人拿錢,也想幫助辛苦在台工作的媽媽分擔壓力,並替在越南生病的阿公貼補醫藥費,自高中起她就利用放學時間到火鍋店打工,幫忙分擔家計,下班後再讀書至深夜;若遇大考甚至會在下班後熬夜苦讀至隔天早上,自律的個性也讓她始終維持優異成績。談及這段過往,旁人多會覺得半工半讀很辛苦,但阮氏蘭認為,「只要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就不會覺得辛苦」,堅毅精神令人佩服。
而為何選擇長榮大學就讀,阮氏蘭分享當時高中老師介紹長榮大學東南亞學程有「特殊選才」招生管道,推薦她嘗試申請,阮氏蘭因為對該課程有興趣,加上比較其他間學校後,發現只有長榮大學有東南亞學程,因此把握當時僅剩一周的備考時間,備妥資料後就報考。
順利入學後阮氏蘭也維持學業上的優異表現,申請到嘉邑行善團獎助學金、鴻海教育基金會獎學金、蝦皮優秀人才獎學金、台南清寒獎學金、金融服務獎學金、光寶基金會獎學金,以及3次台南觀音亭獎學金、4次感恩聖仁獎助學金。因為優渥的獎學金已經足夠應付生活開銷,也讓她可以減少打工時間,多參加活動豐富大學生活,像是擔任位於嘉義縣的東南亞文化據點「越在嘉文化棧」的志工,幫忙來台移工翻譯,讓他們能更順暢地和雇主溝通,維護自身權益,對阮氏蘭來說,可以幫助同樣是外籍人士的人們非常有成就感。
給學弟妹的話
身為新二代,阮氏蘭有感於所就讀的東南亞學程有許多新二代都不會講父母的母語,她認為沒有善加利用雙語優勢相當可惜,阮氏蘭鼓勵同為新二代的學子可以把握此優勢,自小培養第二外語,不僅可以加深和父母母國的情感連結,在找工作時也會有加分效果,更有機會幫助到在台的越籍人士,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有助益。
另外,她也鼓勵學弟妹可以善加利用學校資源,無論是方便團體討論的圖書館、學聚館,抑或是可以輕鬆自學像是置身在IKEA般的學生餐廳…等,都是同學能自由使用的環境;而長榮大學的課程學習、社團活動、學術講座也相當豐富,學弟妹們也可以多多參與,讓自己擁有一個精彩的大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