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長榮大學 台灣研究所
台灣研究所
  • :::
  • 長榮大學
  • 網站導覽
  • English
  • 訊息中心
  • 系所介紹
  • 系所成員
  • 課程資訊
  • 服務資源
  • 成果展示
  • 新生專區
  • 畢業生專區
歷屆畢業生論文
::: 2023/8/30 上午 09:53:00

歷屆畢業生論文

畢業學年度

研究生姓名

指導教授姓名

論文題目

962

陳金興

鄭仰恩

鄭瑞明

謝緯與台灣醫療宣教

高凱俊

温振華

路竹地區聚落發展與社會變遷―1945年以前

張耿豪

李筱峰

莊萬壽

台灣紳章條規的設置與施行之研究

呂欣融

鄭瑞明

戰後台灣金門同鄉會發展

971

林志德

陳憲明

嘉義縣沿海牡蠣養殖與社會變遷

林俊霖

温振華

佳里鎮的開發與社會變遷

黃晉芳

鄭瑞明

台南市安南區北線尾社會經濟之變遷

972

陳玟錦

董芳苑

台灣傳統婚俗與禁忌之研究

謝金財

簡炯仁

「籮筐會」與阿公店(岡山地區)聚落之研究

982

劉育菁

陳憲明

斗南鎮農會根莖作物的農企業經營管理

温凱婷

鄭瑞明

埔里平埔族的墾殖及其地方社會

方柏舜

黃依妹

鄭瑞明

台灣當代大悲咒水法門之研究─以功德山中華國際大悲咒水功德會為中心

蕭穎鴻

温振華

高雄縣林園鄉汕尾地區的開發與社會變遷之研究

蔡雨真

天江喜久

台灣民主學運的演變─以野百合和野草莓為中心

邱倩如

李筱峰

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籍公醫的社會角色

柯惠君

鄭瑞明

日治時期溪湖糖廠與溪湖地區社會發展(1919~1945)>

991

吳信雄

莊萬壽

台灣閩南傳統喪禮之探究─以儀式及其意涵為中心

蔡菡尹

温振華

國家政策下卑南溪中上游流域之族群變遷

蕭湘君

鄭瑞明

軍訓教育的沿革與轉型─國家/社會的分析

992

蕭燕琳

鄭邦鎮

《台灣文學年鑑》建制緣由與階段特色─台灣文學體制化一個面向的考察

黃詩驊

鄭瑞明

台南新營地區產業發展及其聚落變遷

傅千珊

温振華

臺南市小小解說員之養成及解說效果之研究

黃雅瑄

温振華

左鎮地區的西拉雅社會

黃教明

鄭瑞明

台灣退伍軍人轉業之研究─以特種考試為中心

洪義翔

鄭瑞明

都市水岸的型塑─以高雄愛河整治為例

1001

陳依莉

鄭瑞明

地方農業的轉型經驗─以台南玉井芒果節為例

1002

張玉芬

董芳苑

高雄汕尾國小車鼓表演藝術探討─以「桃花過渡」劇目為例

李依殷

鄭瑞明

小琉球水資源之建設及其影響

蔣佳霖

天江喜久

屏東中林基督長老教會平埔信徒族群意識探究

賴英泰

達嚴思

二十一世紀台灣電影裡的論述與認同─以魏德聖導演的《海角七號》與《賽德克巴萊》為例

歐先助

達嚴思

越籍新移民女性參與社團活動後社會融合之初探─以台南市基督教疼厝邊全人發展關顧協會為例

黃俊文

張炎憲

打鼓山寫實文學研究

楊博任

鄭瑞明

荷治時期台灣的漁業

黃婉菱

鄭瑞明

外籍新娘識字班對其生活適應之探究─以台南仁德國小識字班為例。

1011

林佳君

江旭本

鄉鎮型夜市攤販經營者的經濟行為─以高雄市路竹區竹滬夜市為例

陳寶瓊

温振華

歸仁仁壽宮傳統寺廟功能之研究

1012

陳孟絹

張炎憲

「台灣神」信仰之研究

劉天賦

天江喜久

台灣的「日本精神」論述變遷之研究

陳嘉弘

温振華

台灣寺廟墀頭新元素:「憨番扛廟角」的分析研究

黃靖慧

達嚴思

後現代史學觀點重讀十七世紀福爾摩沙婦女「婚姻與墮胎習俗」報導:殖民歷史文本的批判論述分析

藍惠宜

温振華

屏東里港藍鼎元在台家族的發展

1022

林子修

鄭瑞明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第一批推薦用字研究

朱盈潔

温振華

吉貝耍聚落與信仰

許文綺

江旭本

台灣國小學童綠色消費教學與成效之分析─以台南市德南國小為例

歐明德

天江喜久

空手道在戰後台灣:其歷史與文化認同變遷

1031

施怡如

杜正勝

從殖民教育到本土教育─臺南地區西拉雅族四百年的變遷

施慧固

鄭瑞明

台南玉井基督長老教會研究

王藝都

鄭瑞明

清代臺灣水果研究

1032

葉柏祥

莊萬壽

鄭瑞明

李登輝實踐哲學及其體制內改革路線的研究

廖吉健

莊惠惇

林園石化工業區存廢之探討

連嫦美

温振華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艋舺教會之創立與發展

林慧真

温振華

災難與社區發展:臺中市白冷圳水流域社區總體營造促進會之研究

翁雅雯

賴信志

温振華

以科技接受模式檢驗行動學習對五條港古蹟探索課程之研究

林慧敏

賴信志

温振華

臺灣鄉土教育方法之創新與運用─以巴克禮紀念公園為例

 陳聰賢

温振華

 內門地區人文景點研究

1041

鄭哲榮

江旭本

   《臺灣民報》傳遞的歐洲訊息(1923~1930)

1042

施夙玲

温振華

臺灣福佬婚嫁禮俗的變遷─以鳳山地區為例

伍逸雯

温振華

臺灣原住民射日神話之分析比較

歐明津

温振華

二仁溪中、下游臺灣民宅中的希臘建築柱式分析

1051

施夙珍

温振華

     東勢高接梨之研究

郭芳純

莊惠惇

一條溪的死與生─茄萣舢筏協會與二仁溪的整治與再生

1052

盧孟慧

達嚴思

西班牙道明會士於1946前在臺灣文化福傳之跨文化現象分析

陳宥瑜

江旭本

學校體育課外活動150分鐘(SH150)體育政策對國小體適能影響之研究─以臺南市仁德區德南國小為例

陳玟棋

江旭本

從日治時期摩托車出現所見臺灣人社會生活之探討

曾清顯

江旭本

高雄陳福謙家族之產業研究(1887-1941)─以和興行、新興製糖為中心

黃勝富

温振華

文字與巴克禮的台灣宣教

董純妤

温振華

熱蘭遮城功能之變遷(1624~迄今)

陳姿伶

天江喜久

城市轉化異象與地方教會復興─以鳳山活泉靈糧堂為例

黃美女

温振華

仁德區鍾厝清寧代天府與庄民的信仰

1062

林清安

温振華

從驗孕棒的二條線開始─日治以來臺灣之求子法

吳宛玲

温振華

歸仁過港郭姓家族與地方社會

1071

李香姿

莊惠惇

臺灣當代國小流浪教師面臨的職業困境與省思

1072

陳俊妃

莊惠惇

內門宋江陣的歷史與文化變遷

潘智傑

温振華

高樹加蚋埔社會變遷史

毛毓翔

温振華

十七至十九世紀臺南港口的變遷─以安平港為例

薛舜仁

天江喜久

從「抗日」到「親日」日本時代台灣人的國族認同轉變之初探

黃文源

温振華

六龜中興農墾聚落老兵農墾史之變遷

徐鈺定

温振華

清乾隆55年(1790)台灣綠線番界研究

1081

黃麥軒

温振華

白色恐怖的濫觴:「四六事件」及其影響

1082

陳若嫈

莊惠惇

從觀光視角看光華雜誌建構之原住民意象

林俊任

莊惠惇

內門區萬能薯新興作物之種植與發展

蔡秀美

温振華

湖內區歷史展示內容規劃與研究

廖映如

温振華

17-20世紀初玉井盆地人文歷史景點之研究

李秀卿

杜正勝

從小米、紅藜到水稻野薑花─集團移住下排灣族東源部落的變遷。

張憲文

温振華

車城地區歷史景點之研究

陳恩惠

温振華

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村經濟社會的變遷

黃雅鈴

温振華

第二次世界大戰歸仁人的戰爭經驗

1112

陳靈潔

杜正勝

臺灣外食文化對家庭生活經驗的影響初探

 

活動相簿 歷屆畢業生論文
  • ::: Copyright © 長榮大學 台灣研究所
  • 71101 台南市歸仁區長大路1號
  • 電話 (06)2785123 #4201
  • taiwan@mail.cjcu.edu.tw
  •  
  • 資安政策 ‧ 隱私權 ‧ 瀏覽人次 278318
  • http://cjcu.tw/d/taiwan
  • 後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