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中心「長榮精神」課程轉型成果展大成功! 觀展師生心得滿滿
長榮大學因應社會脈動與國際趨勢,自111學年度第1學期特將通識課程「長榮精神」進行課程轉型,課程設計以「淨零減碳」與「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為基礎,並配合多元化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生活中理解學習與實踐綠色生活之要旨。
通識教育中心於6月12日(一)至6月16日(五)於Global Plaza舉辦「長榮精神課程轉型成果展」,展示6位任課教師劉俊麟主任、李茂榮老師、陳獻宗老師、杜嘉玲主任、黃昭菱老師、謝議霆老師課程設計海報,與14個班級學生成果海報,內容豐富多元,極具教育意義。授課教師也帶領班級學生前往看展,讓不同班級的師生進行學術交流,最特別的是會場設有觀展心得留言區,並提供筆、便利貼,讓觀展師生留下寶貴的想法。
此外,為傳承寶貴的課程轉型實務經驗,通識教育中心於6月21日(三)舉辦「長榮大學Xplore計畫長榮精神課程轉型工作坊」,邀請111學年第2學期授課教師進行課程分享,並與對長榮精神課程轉型有興趣之教師進行深度交流。
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劉俊麟首先分享其指導國企系國際專班的特別經驗,他表示該班僅有一位外籍生,課程不但採用全英授課,更是一對一教學,因此笑稱讓同學提前體驗碩博士生專題指導。而該生來自越南,她向老師分享其在越南購物時,店家均會提供免費的塑膠袋,以利消費者裝袋,因此對於臺灣需自費加購才能獲得塑膠袋,感到非常驚訝。劉老師也鼓勵她可以多接觸SDGs相關的活動與課程,從外籍生的角度去觀察越南與臺灣之間的差異。
黃昭菱老師則擅長運用各類教學活動,引發同學學習興趣及積極參與課程,如讓同學自發分成8組(敬天、愛人、惜物、力行各2組),並設置不同SDGs任務,讓同學身體力行。像是為了讓同學對於逐年升高1度的氣溫有直接的感受,規劃「二氧化碳增溫實作」,讓同學分組進行小蘇打加檸檬酸的升溫實驗,透過實作紀錄溫度變化,幫助同學對於溫室效應有更深刻的認識。
謝議霆老師則帶領學生前往安平淨灘,運用淨灘所收集之海洋廢棄物,於沙崙支線下橋墩打造藝術創作「尋龜道矩」,傳遞守護海洋及保育環境的理念;更運用公部門空氣品質監測網、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讓學生查詢家鄉的空汙、水質數據,使其能關心生活環境,增進學習動機。
劉俊麟主任表示「長榮精神」於111學年度第1學期開始進行課程轉型,並於112學年度更名為「淨零永續生活與實踐」,透過111學年度的課程試行,授課教師均累積了不少實務經驗,因此通識中心將持續邀請優秀教師前來分享教學經驗,並辦理教師教學工作坊、教師成長社群等活動,精進教學品質;也將邀請不同領域的師資加入本課,豐富課程內容。相信「長榮精神」通識課程將帶給大一新生不一樣的體驗,並將淨零減碳的DNA逐步落實在生活中。
▲生物科技系黃昭菱老師帶領班級學生前往看展並互相交流
▲本次成果展特別設置觀展心得留言區,讓觀展師生留下寶貴的想法
▲學生參觀「長榮精神課程轉型成果展」
▲生物科技系黃昭菱老師分享如何運用教學活動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謝議霆老師與班級學生於沙崙支線下橋墩打造藝術創作「尋龜道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