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ISE Talks 國際社企論壇
以設計協助社會企業發展
過往,追求最大化的利潤是很多企業的目標,但是,從近年來的金融風暴中,全球開始省思這樣經濟價值理論,進而重新省思社會經濟發展的定義。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證明了,經營企業不是只有一種可能,不以利潤極大化為目標的社會性事業,除了可以解決社會問題,同時也能讓企業獲利。社會企業是運用商業模式卻不以商業競爭為基礎,利用創意創新來解決某個社會問題,並藉由帶著社會目的(Social purpose)的理念扶植不同類型的在地產業進行創新改革,再以政府/學校/育成中心作為平台,以自主營運的方式串聯各樣資源。透過「利他」角度出發,建立產業知識平台,協助在地生活產業發展,讓這些小水滴的經濟產業匯集成大的經濟體系,讓每項生活產業都可以獲得新的生命,並創造出更多具備社會企業精神的事業體,這也是社企方舟策略聯盟的使命及任務。
為了支持台灣社會企業發展,長榮大學於2015年發起社企方舟策略聯盟 (發起學校:長榮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美和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馬偕紀念醫院生醫發展暨創新育成中心),並於2015年舉辦台灣原創社企魂的「2015 SE TALKS」活動,以及SE Resource Mixer Pitch ,活動期間串連了台灣在地的社會企業團隊及友善資源單位,例如:天使投資人(Angel)、創投(VC)、企業社會責任(CSR)部門、各校育成中心等,由各領域與角度評估社會企業(SE)的商業角色和社會影響力 (Social influence),討論如何與社會企業合作對接,成果斐然;2016年為讓夥伴了解國際社會企業運作情況,擴大舉辦「2016 ISE TALKS」國際社企論壇,會中延續第一年社企短講模式,邀請十多家社會企業團體(包含執行多年及新起之秀的社會企業)分享,更邀請上海交通大學學者分享中國目前社會企業推動情況,藉此讓台灣的社企夥伴能有更多管道瞭解中國社企目前的發展情況。
透過發表的經驗讓社會企業家未來面對資源爭取時,有更大的機會獲得商機機會,虛實整合發表提升廠商知名度及商品曝光度機會;不止是商機媒合,也是一個B2B的社企倡議活動,希望讓更多企業支持社企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