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防治守門人講座】雨一直下,我和你一起-談陪伴與同在
諮商中心於113年10月22日辦理自殺防治守門人講座,主題為「雨一直下,我和你一起-談陪伴與同在」,本次演講邀請到謝雅竹諮商心理師,談論自殺者可能有的心理狀態、危險因子與保護因子,進一步談到身邊的人如何提供陪伴,講師特別提醒陪伴有很多形式,有時候並不需要多說話,而是讓對方感受到連結就很有效果;講座第二部分為陪伴體驗工作坊,讓與會者一同激盪陪伴的語言,體驗不同話語所給予的力量。
演講一開始,講者提到「人天生有與人連結的渴望」,因此在脆弱或痛苦的時候,有人陪伴總是比較好的,而人類的兩大需求是「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感到自己是被愛的」,連結則可以創造被愛的感受,所以今日透過這場講座談論陪伴的方式。
自殺者可能有的心理狀態是「想停止痛苦」、「獲得控制感」、「受精神症狀干擾」等,當遇到一個人內在資源難以負荷的時候,自殺可能會成為一個選項,但是當自殺一旦成功以後,便沒有改變的可能性,一個人生的故事也就此暫停,這會是很遺憾與可惜的事情。因此,講者從自殺者的危險因子與保護因子談起,提醒與會者,當我們能夠增加一些保護因子,便可以有所不同。
關於自殺的迷思,講者特地提醒:提到自殺的人,是真的有可能會去做的;直接與對方談論自殺不會增加對自殺的可能性,反而可以幫助對方釋放內在的壓力,減少痛苦感受;大部分的自殺行為在發生前會有些徵兆,如提到自殺訊息、留下遺言、贈送個人珍貴的物品、睡眠飲食的混亂等等。
關於陪伴,講者分享到陪伴的困難是在於,情緒是有傳染力的,因此陪伴者可能會有罪惡感、無力感,也可能因為太長久的陪伴而產生和對方類似的情緒感受,因此在陪伴的時候,最重要的原則是先把自己照顧好,如果真的累了,就讓對方知道自己需要休息。陪伴不限於語言表達,講者引用網路文章「不做什麼,陪著就好」與大家分享,有時候陪伴只是留了一盞燈給對方、只是陪著對方吃飯散步,讓對方知道有人在意自己,這樣就會產生連結與被關心的感受,就是很好的陪伴了。
今日與會人數共27名教職員學生,與會者回饋到:「該用什麼方法陪伴想自殺的人」、「對於陪伴的方式與照顧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因為剛好自己這陣子也有這樣子的困擾,讓我理解許多,不管是想法或是抒發方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