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行動力 長榮大學「淨零永續通識課程」實踐環境行動
2025年3月7日參訪珍古德生態教育中心
教育部推動USR大學社會責任,以「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為核心。長榮大學USR「綠色社區根與芽行動」計畫,結合淨零永續通識6門課程,培育297位學生於實踐場域進行一系列環境永續行動。本學期結合USR計畫,在3月至5月期間,透過課堂分享USR計畫及生態導覽認識巴克禮紀念公園,並於公園內移除小花蔓澤蘭、量測樹木碳匯及實踐Care計畫等。
本校為了讓更多學生熟悉環境永續發展議題與其重要性,以及落實淨零永續生活的決心,通識中心於112學年度開始以「淨零永續生活與實踐」,列為大一必修的通識課程。
4月24日及28日由邱惠琪助理教授與黃昭菱副教授帶領學生參訪巴克禮公園,深入認識園區豐富的動植物生態,提升學生對在地自然資源的珍惜與守護意識。5月5日由李茂榮助理教授帶領學生進行小花蔓澤蘭移除行動,透過實作展現環境行動力及了解外來種對本土生態的威脅,課程中亦介紹移除的植物轉化為綠色商品的歷程,讓「循環經濟」的思維融入課程。
為配合全球氣候行動與碳中和政策,於5月9日、12日及23日,在黃昭菱副教授、黃婧華助理教授、謝議霆助理教授及巴克禮紀念公園永續經營協會志工蔡政澄指導下,學生測量白千層、銀葉板根及木棉花等樹木碳匯,計算出的固碳量34.33噸,約相當於3個人一年的碳排放量。
陳獻宗助理教授則帶領學生認識校園「國際珍古德根與芽生態教育中心」,永續發展國際學士學位學程的學生透過課程向台灣學生分享Care計畫,縫製布衛生棉,認識「月經貧窮」及「月經污名化」議題,共同關懷女性權益及環境永續,並且增進跨文化、跨領域的學習,深化對全球議題的關注與實踐力。
課程彭學生表示,「雖然在課業上的表現不算突出,但親手拔除小花蔓澤蘭的那一刻,第一次感覺真的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另外的學生則表示:「在課堂上聽到要做碳匯量測,覺得很複雜,但實際操作後才發現,比想像中簡單,原來只是缺少了實作的經驗。這次能走進公園、接觸自然,很有趣也很特別。」
通識中心主任劉俊麟副教授指出「淨零永續生活與實踐」課程,連結「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及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以培養學生永續思維及環境行動力。本校校長暨USR計畫主持人李泳龍表示,環境教育是本校發展重要的特色,師生透過行動式學習,體現自然保育及環境永續的實作成果,讓永續不只是知識,更是日常行動。
2025年4月25日蔡政澄志工於課堂上介紹碳匯
2025年4月28日邱惠琪參訪巴克禮公園合照
2025年5月5日移除小花蔓澤蘭
2025年5月5日學生移除小花蔓澤蘭組圖
2025年5月5日移除小花蔓澤蘭
2025年5月9日及12日- 學生測量樹木碳匯
國際生分享縫製布衛生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