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校園

本校為強化校院系核心特色的課程,以強化教學品質為核心架構推動「課程品保、教導品保及學習品保」三迴圈機制循環運作,以「課程內容評閱迴圈」確保系所開設課程的品質、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連結;以「課程品保內迴圈」推動課程行政配套並輔以期中預警追蹤與輔導,以學習成效及核心能力達成程度提供學生學習成效分析報告;同時結合「課程品保外迴圈」將學習成效評估提供校內課程委員會、諮議委員以及教學品保委員會審議,藉以研擬改善計畫,提升全校整體教學品質。
本校訂定「長榮大學學生兼任教學助理實施準則」,提供教師教學、實驗實習課及製作數位教材輔助,深化教學品質,培訓學生兼任教學助理認識其工作定位與職責,進而學習學業輔導等工作,以利學生兼任教學助理執行之成效。
以教學評量、課程評閱、微型演練等多元方式進行教師教學與課程檢測,以PDCA概念協助教師檢視精進教學,確保教與學之品質。
送審年度 | 審查學年度 | 受評閱課程數 | 課程修正回覆數 |
課程修正回覆率 (回覆課程數/總評閱課程數) |
受評閱課程調整比率 |
---|---|---|---|---|---|
109 (2020.08-2021.07) |
108 | 310 | 310 | 100% | 100% |
110 (2021.08-2022.07) |
109 | 264 | 264 | 100% | 100% |
111 (2022.08-2023.07) |
110 | 160 | 160 | 100% | 100% |
備註:112 學年度 (2023.08-2024.07)76 堂受評閱課程預計於 2025 年統計課程修正回覆及受評閱課程調整比率數據。
為利於學生在選課前,均能獲知課程相關資訊,提供學生課前課後之預習與複習,協助其提升學習成效,積極落實課程教材上網之機制,各學年課綱及教材上網率成效詳如下表所示,於107年起連續6個學年度之課綱上傳均達100%。
為促使同領域、甚至跨領域教師協力合作,藉由共同優化教學品質、形塑教師共學文化,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積極推動並補助教師專業成長社群,包含創新教學發展社群、教材研發社群、社會責任發展社群等,110-112學年度(2021.08-2024.07),本校社群平均組數為45組、跨域比例為80.98%,每年平均有172位教師參與,教師投入社群平均比率達為59.34%。
為提供教師充分資源,支持教師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之教學改革與創新、提升課程品質,使本校學生學習具備成效。近三年共補助94門課,產出164件創新自製教材(如數位教材、語文教材等)、教案(如STEAM教學教案設計);運用翻轉教學、PBL教學、學思達、STEAM教學法等創新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創新教學,有效提升學生對教授內容的瞭解深度,強化學習效果;跨域課程教學設計,則透過跨專業領域或跨場域移地實作導入課程,除深化學生學習成效外,並能提升學生跨域統整能力,塑造薪薪學子成為π型人。
年度 | 創新教學補助門數 | 創新教學產出單元數 | 導入課程數比率 |
---|---|---|---|
2022 | 39 | 52 | 100% |
2023 | 27 | 42 | 100% |
2024 | 28 | 70 | 100% |